盘山县质量强县“十四五”规划
为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加快质量强县建设,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质量强县战略是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战略在县级层面的体现和延伸,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具体举措,是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全县质量水平的整体谋划和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质量工作,构建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推动质量发展体制机制,2015年10月,县政府下发《关于调整盘山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盘县政办发〔2015〕91号),成立由县直18个部门组成的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健全实施质量强县战略的政策体系,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政、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从制造业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食品药品质量、工程质量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共同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各级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各尽其职,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质量强县战略有效推进。2019年12月,中共盘山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盘委发〔2019〕17号),县直26个部门细化政策措施,突破重点、合力推进质量提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明确质量提升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全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标准引领、品牌推动、严格监管,在九大行业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县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一)主要成就
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盘山县工业园区和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区、各镇工业园区,推进形成辽宁省首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宝来生物能源和浩业2家本土企业挺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盘锦金碧汽车、新昌隆、辽镁耐火材料公司等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扩大农产品优质供给,为了扩大本地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先后组织县域内华原葡萄酒庄、永兴厚水产、海涛河蟹、宋大房熟食、义林鸭蛋等30余家企业参加了天津、辽宁、陕西、宁波、安徽、南昌、大连等地举办的农产品贸易洽谈博览会,并且在2019年辽宁投洽会上永兴厚河蟹豆腐、义林烤海鸭蛋、丰瑞水飞蓟籽油等3个企业产品荣获了“辽宁礼物”称号,截至目前,我县共有12个农产品荣获了“辽宁礼物”称号,县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得到了较好的宣传推广。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婚姻登记服务共办理结婚登记1637 对、离婚登记 949对,登记合格率达100%。在办理登记工作中,无搭车收费和超标准收费违纪现象,群众满意率达100%。为切实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关于印发<盘山县2019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盘县民生字〔2019〕39号)文件,对县域内的11家养老机构开展地毯式大检查大整治。组织252人参加市里举办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强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1119家,占全县餐饮总数的95%,规模以上社会餐饮单位13家,达到100%。食品摊贩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已经全部在13个乡镇上线运行。完善更新了主体责任基本信息,96户重点食品企业进入信息管理系统。
质量品牌成果丰硕。我县充分利用盘山的优质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以绕阳湖、锦绣花谷为代表的景区以创建国家AAAA景区为契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品牌效应不断显现,重大节假日期间,我县旅游人数同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特产博物园和东君信实为代表的生产企业,继续在大米、河蟹、苇艺草编等特色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在产品转化上充分利用线上经营,线下体验等方式,不断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强化品牌意识。我县益海嘉里、金田塑业、宋大房先后被评为市长质量奖。5个产品获得辽宁名牌产品,9个产品获得盘锦名牌产品。18年我县被评为“辽宁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质量技术基础夯实。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持续开展,继2018年以来,绿色认证续展企业8家,2019年绿色认证企业3家。辽宁景瑞实业有限公司对新近调整出的种植品种红树莓,在农投品使用、加工等环节制订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红树莓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全县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14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组织5家,证书69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52家,证书53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获证组织18家,证书26张。
知识产权助推竞争力提升。整合商标、专利和地理标志管理职能,成立知识产权局,同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并组建了相关职能部门。有1家企业取得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证书。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按照直接取消、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有效落实“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已达到32证合一。一般性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内,促进市场主体便捷准入。实施特事特办便民利民服务,推行了“网上办、寄递办、预约办”,全面开启不见面审批制。开通运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市场主体登记当场办结率达到80%以上,将企业登记申请材料总体压减一半以上。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企业简易注销率超过60%。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两库一单一细则”,实现随机抽查阳光公开化,健全“两库一单一细则”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大设备监理等监管制度。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完善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建立产品伤害、食品药品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及时提出处置和预防措施。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重点食品安全抽检实现类别、品种全覆盖。省级以上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99%;县级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98.3%。药品疫苗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对全县疫苗监管做到“四必查、五到位”,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开展全县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属地政府领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及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实行安全隐患零容忍督导检查。推动电梯保险工作。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质量执法,严厉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性、区城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十三五”期间,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以及质量损失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推动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及质量竞争力水平,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质量工作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内容,通过考核,增强各级政府及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存在问题: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质量创新升级不够,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屈指可数,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少,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率较低。三次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尽管精细和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农业具有较强优势,但总的来说,许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工业以原材料生产加工为主,产品大多数是低端或中端,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其他产业门类、产品体系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业相对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部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服务需求。民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当前消费增长面临高品质产品供应不足,导致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不足并存。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原因分析
瓶颈约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但同时我国质量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质量责任仍未完全落实,技术创新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质量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力度有待强化。未来要通过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优化质量提升环境,建立质量宏观监测和发布制度;加大质量教育投入,多渠道宣传,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深入推广质量方法,促进实施质量经营;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质量和研发知识管理体系,以标准化为基础,逐步提升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加强信息化和技术指标数据库建设。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质量是强国之要、立业之本,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悉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把质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对质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开启了中国质量新时代。2017年以来,国家、省、市、县先后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文件,对质量提升行动作出全面部署。
主要挑战:质量强国战略作为国家级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在微观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宏观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这两点也是强国的标志之一。质量强国战略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中质量基础机制是基础,质量保障机制是有力支撑,质量提升机制是持续动力,质量监管是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质量强国战略提供长效动力,同时也为为产品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诚信体系、制度和文化环境。要建立产品质量长效发展机制,必须基于顶层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一揽子政策框架,推进产品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对质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全县看,“十四五”时期正处于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产业提高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全面落实全省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宝来生物能源、抓好浩业化工渣油深加工等石化精深加工项目,推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化工物流、交易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推动美丽盘山建设步入新阶段。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推动全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新生活。总体看,“十四五”时期是盘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是盘山拉动全市发展的“重要贡献期”。
三、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明显提升,质量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二)具体目标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重点食品安全抽检实现类别、品种全覆盖。
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工程实体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结构性建材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业效益大幅提升,推动服务业质量整体水平实现跃升。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显著改善,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全面提升政府管理质量。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优势逐步形成,质量监测和结果通报制度基本建立,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政府质量工作满意度监测结果达到80%以上,带动市民文明素质整体提高、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1.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围绕核心技术、零部件完善科技研发平台,推进整机和成套装备生产企业与下游配套企业协作,实施重点产品突破行动。围绕石油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全力提高配套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石化及精细化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巩固和提升金碧汽车制造业等企业规模和实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建设,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创建。组织重点企业能耗限额标准贯标,支持企业开展节水、节能、低碳等认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
2.保障原材料供给质量。推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有针对性地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工业新品种,发展功能优良、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引导重点企业联合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在特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3.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实施食品加工、轻工塑料制品等重点领域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满足社会消费需求。重点培育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本县智能产品影响力。全面推动我县消费品生产、经销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稳步提升消费品整体质量水平。鼓励消费品生产企业通过品牌引领提质升级。
4.扩大农产品优质供给。以“盘锦大米”为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及登记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确保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修复措施落实到位。深化农产品和农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守住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强化食品风险分级管理,制定风险隐患清单。建立完善重点食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食品摊贩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全县100%乡镇(街道)实现上线运行。以高风险生产企业为重点,持续开展双随机检查,公开检查和处理结果。严格许可和备案工作管理,做好保健食品备案与许可后有效衔接。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双随机检查,重点检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小药店、小诊所。
6.严格建设工程管理。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建设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依托信用体系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工程投资咨询和建设、设备监理等服务质量。推进建筑工程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产、检测、施工及验收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鼓励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生产,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7.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标准、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和保护“老字号”企业,发展品质化特色美食。推进“中央厨房”等工业化生产方式,实行“明厨亮灶”。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集中打造旅游特色村、旅游特色路线。抓好旅游标准宣传贯彻,推进旅游诚信建设,提升星级饭店与农家乐服务质量。在重点服务行业推广服务承诺标识和管理制度,促进服务品质提升。加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设示范工程,培育多式联运新模式。发挥试点带动作用,支持物流企业开展甩挂运输业务。提高物流全链条服务质量,增强物流服务时效,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推动仓储配送设施与交通运输工具衔接配套,促进物流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网上阳光采购试点,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辟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积极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工业设计产品加速发展。发挥标准化对建设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业的基础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提高服务满意度。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8.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就业、教育、医疗、文化、育幼、养老、居住、社保、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领域服务水平,推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标准化。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机制,引导和扶持各级各类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推进城乡统筹,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落实优抚事业单位补助经费,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有效推进县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向上对接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省级平台实现与其他市、县区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向下对接基层医疗机构,到2020年实现13个镇(街道)级卫生院,175个村(社区)卫生室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共用。到2020年实现县、镇两级DR、心电、彩超、生化远程会诊。
(二)破除质量提升瓶颈
9.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组织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加强与国际、国内优质产品的质量比对,支持企业瞄准先进标杆实施技术改造。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组织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控制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
10.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开展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监管,开展高端品质认证监管,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法创新。鼓励企业优化功能设计、模块化设计、外观设计、人体工效学设计,推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扩展性、耐久性、舒适性等质量特性,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鼓励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激发消费潜能。
11.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和中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质降本增效。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12.打造盘山质量品牌。鼓励企业或组织应用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争创国家级、省级质量奖项,开展市级质量奖项评定。到2025年,获得市长质量奖企业达到5家以上。持续推动盘锦大米,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等产业聚集区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参加品牌价值评价,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大力宣传品牌,讲好盘山县品牌故事。深入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地理标志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探索培育品牌服务机构,加强品牌建设交流、品牌咨询和运营等服务活动。
13.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形式、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百姓关注等领域重点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搭建“互联网+监管”动态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快速处置和信息通报现代质量监管体系,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计量机构等进行动态监管。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和执法打假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典型质量违法案件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力度。
(三)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14.强化标准示范引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或行业领先的核心产品、技术和工艺转化为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推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按照国家“百千万工程”要求,积极开展帮扶行动,帮助企业对标达标。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力度,增强标准化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广力度。
15.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推动计量诚信示范创建工作。强化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优化监管查验机制推广质量管理认证,鼓励企业运用认证方式加强质量管理。
(四)健全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和制度
16.推动质量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实行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建立完善质量法治保障体系,探索服务业质量管理领域法治研究和实践应用。健全完善多元救济制度,促进产品损害赔偿、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和社会帮扶并行发展,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以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政府质量工作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健全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进质量信用激励和惩戒。建立完善关于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探索服务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担保、缺陷产品召回等领域法治研究和实践应用。
17.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力度,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直接投资基金、各类科技指导性计划,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围绕辽宁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加强采购监管,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加强联合惩戒,依法限制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18.强化质量人才支撑。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建立质量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合力培育质量学科带头人和质量科技领军人才。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站、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校参与建立质量教育网络。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技能提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聚焦新时代质量工作重大理论和战略,统筹质量发展规划、质量强县战略、质量品牌提升、质量基础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质量工作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确保质量提升组织领导和资源保障到位。
(二)推进质量强县
进一步健全“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充分发挥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质量发展重要事项,形成推进任务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推动质量强县建设。
(三)严格督察考核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实绩考评,其结果作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评价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依纪依法问责。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鲁班奖、“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奖项和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激励企业发挥质量提升主体作用。
(四)广泛宣传动员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实绩考评,其结果作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评价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依纪依法问责。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鲁班奖、“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奖项和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激励企业发挥质量提升主体作用。
主办单位:盘山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20003 ICP备案序号:ICP备案序号: 辽ICP备1300387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427-355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