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top_img.png

对政协盘山县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1-01 浏览次数:12

孙希财委员:

关于孙希财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回复如下。

一、统筹规划,优化布局。

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09.1公里。二是持续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67.05公里。三是优化调整农村电网,完善配网网架,打造乡村振兴配网示范区,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四是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编制《盘山县2023年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方案》,完成全部检测任务,完成检测水样340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9000万元建设任务。新建农村供水工程1处,推进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套,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五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盘山县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牢抓住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坚持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并实施《盘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九个相关子规划。始终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有序实施”的原则,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城乡结合、村屯治理、镇区治理四大板块,全力推进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四大类别,先后编制了县域总规、乡村建设总规、居民点建设规划、示范带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各镇村也相继编制了镇域总规、特色一条街控详规划、行政村发展规划、示范带提升规划等,在全县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

全县已构建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体系,形成“户集、村收、企转、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运营城乡一体化大环卫项目,为全县提供“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固废收运处理一体化服务。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设备配备率100%,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100%,“五进院”率达到95%以上,彻底解决了脏、乱、差问题,农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二、统筹协调各方关系,建立健全美丽乡村运行机制。

盘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部署,各镇(街道)编制完成绿化亮化、道路养护、保洁员管理办法等18项长效管理机制;村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岗位责任制等21项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县镇村三级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体系。为有效缓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维护经费不足问题,县财政每年为各行政村下拨45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办公运行。制定《盘山县农村户厕运行管理办法》,建立农村户厕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推进全县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全县15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视频监控系统有效覆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治理薄弱环节和强化常态化管理为工作方向,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农村垃圾、黑臭水体、村容村貌、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前治后乱”、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巩固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4%。全域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成45098户农厕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23年,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9个,累计达到124个。

三、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一)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一是落实好助企纾困和援企稳岗拓岗政策措施,统筹抓好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完成新增就业12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34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56人。二是针对有培训意愿和培训需求并且符合培训政策要求的农民工,依托承担政府补贴项目培训机构,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三是积极开展“五送下乡”等活动,完成新增创业1573人,扶持创业带头人83人,带动就业人数447人。四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活动,统筹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重点推进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2023年各类欠薪案件全部办结。2023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67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乡村产业呈现新业态。一是加快推进盘山县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园智慧冷链仓储中心项目建设。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盘山县才屯村、朝鲜族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景区、旅游村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万人次以上。组织开展四季乡村特色旅游主题活动10场次。三是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依托胡家河蟹市场打造中国河蟹第一电商交易网络平台。四是搭建中国河蟹电商交易平台系统,建立河蟹商户产业化和数字化评级体系,提升盘锦河蟹品牌价值,增加河蟹商户收益。五是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应用,推出以条件优惠、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为主要特点,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促进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广应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联合工信局召开三季度政银企对接会,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三)民生保障性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一是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2023年将重特大疾病保险由按病种救助调整为按费用救助,取消25种重特大疾病病种,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分别设置年度起付标准和救助限额,按比例给予救助。二是推行“1+2+13+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医共体管委会新体制;推进信息化平台筹建工作,做好省级指标体系监测;在13家镇(街道)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的基础上,打造完成4家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三是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00.3万元。临时救助累计发放234.56万元。提升居家养老推进适老化改造任务20户。特困人员供养共发放生活费1346.3万元。未成年人保护发放生活费110.3万元,累计关爱儿童1000余人次。四是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投入资金1亿多元,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利用盘山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982万元,用于安排教育方面支出,支持乡镇教育发展。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0.1%,盘山县东郭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五是疾控机构具备流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疾控机构实有专业技术岗位人数占比提高至30%。

四、推进品牌战略,重视文化传承。

多年以来,我县积极探索并围绕粮食、水产、畜牧、棚菜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40家,按级别分: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26家;按认定类型分:生产型7个、加工型32个、服务型1个;按行业类型分水稻加工16个、畜禽加工10个、水产类4个、饲料加工2个、生物制药2个、果蔬加工2个、苗木2个、畜牧养殖1个、农机服务类1个。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树莓种植为基础,以羊圈子镇现有的基地为中心,延长产业链,发展树莓深加工,生产的树莓果酒、果酱等,提取树莓中蕴含丰富的SOD、花青素、水杨酸等物质,研发化妆品、保健品、药材等系列产品;发展“康养+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旅游产业,打造树莓小镇,辐射带动发展我市的树莓产业,打造盘锦树莓世界级品牌。建立万亩标准化优质河蟹种苗冬储基地。加大对河蟹市场政策支持,加快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建设集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河蟹批发交易市场。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饲料等五大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级工和精深加工,石新萝卜、涪陵榨菜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打造以辽河口渔家菜为代表的餐饮文化特色品牌,以苇艺草编为代表的农事文化特色品牌,以特产博物园为代表的农垦文化特色品牌,以锦绣花谷为代表的园林特色品牌。推动皮影戏等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打造盘山文化文艺精品;依托国鹿现代牧场、华原酒庄等企业,开发“原材料种(养)殖—观赏体验—产品加工—销售品鉴”产业链条式的文旅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积极承办广场舞、武术表演等省、市级品牌赛事,提升盘山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形成具有盘山特色的东部红色爱国游、中部文旅风光游和西部生态休闲游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充分发挥壮大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一)党群共富高效落实。在全县154个村成立304个“党群共富责任区”,同步建立304个先锋队,带动2万余名村民群众增收致富。打造46个“村社联合”项目,参股农户360余户,带动村民群众致富9000余人。打造“坝墙子镇稻蟹共养产业联合党委、胡家镇水产养殖产业联合党委”2个功能性党委,共覆盖9个行政村、2个合作社,预计年销售扣蟹、河蟹等产品400余万斤,带动周边村民群众5000余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优化升级,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的阵地体系。9个镇实现“五小”全覆盖,“以点带面”延伸党建示范带,打造了一批基层党建精品村,新建、改扩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12个。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确定的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整顿销号,2023年排查梳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个。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2018年正式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涉及全县68个集体经济体制村。目前,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有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村已完成资产量化工作。针对全县各村不同的经济基础、产业状况、资源及区位等特点,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主要有五种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一是混合经营模式,即村集体组织将资金参资入股到当地龙头企业,取得收益;二是村自主经营,开展设施农业建设,然后采取租赁方式取得收益;三是村级领办创办合作社吸取村民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四是资源、资产租赁、发包、入股等方式取得收益;五是探索村与村联合成立合作社方式,将产业逐步扩大,形成一定规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大政策、项目向村级经济的倾斜力度,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汇集。一是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对村级组织领办创办的土地入股合作社进行深度保险;二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选拔115名副科级干部,充实到全县各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开源节流,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定期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和扶持奖励、债权债务、农民负担等开展专项审计,尤其是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确保集体资产、资源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未来三年,我县将重点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果蔬、贝类、河蟹、草虾、畜牧等精致农业基地,在全市率先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全程机械化,力争实现全域灌区、绿色防控、美丽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四好农村路等全覆盖。打造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大水飞蓟深加工产业、持续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发展、推动冷链物流配套服务发展、完善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将盘山建设成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


盘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8日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山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20003 ICP备案序号:ICP备案序号: 辽ICP备1300387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427-3554789

foot_img_02.png